被大师廖冰兄看中
1983年,文化部与中国美协举办了中国第一次全国农民画展,胡弓羽的一件作品入选了全国展,另一作品发表在《南方日报》上。这是他们全县从30年代以来50年间第一次能有作品被选上北京参展。次年,胡弓羽的年画作品《晚清》被选上广东省庆祝国庆35周年美术展。也就是在那时,胡弓羽非常有幸地认识了漫画大师廖冰兄。
当时,廖冰兄对胡弓羽的作品非常赞赏,特意找到他,非常热心地指出他的作品中好与弊。在次日的研讨会上,廖冰兄还提出潮汕农民画可以用胡弓羽的画法做为模式推广。当廖冰兄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时,坐不住了,他说:“胡弓羽是个很有潜力的艺术人才,长期在农村不利于他的艺术创作,一定要想办法弄来广州,这里才有丰富的艺术土壤。”
为了帮助胡弓羽,廖冰兄四处找关系,帮他联络工作。最终,把他安顿在一家大型企业做美术设计。谈到廖冰兄,胡弓羽异常激动,他说是廖冰兄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此20多年中,廖冰兄给予他的关心和教益很多,令他非常感激。
胡弓羽先后得到廖冰兄不少墨宝,最珍贵的是廖老送给他的一幅四尺横批:“野生动物”其落款称“弓羽贤弟不学有术,与我同系野生,物以类聚,逐成知己。”
书画作品大气磅礴
胡弓羽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不论是年画、国画、板画、漫画,他都敢于尝试。也许正是因为他没有接受美术学院的专业培训,才使他的艺术创作别具一格,自成一派。
他说,他原以为自己的国画不过关,不敢拿国画送展,1987年,抱着投石问路的心情,他将一幅名叫《举鼎图》送去参展,还获得了国画金杯奖,此后,他便放开了胆子进行国画创作,获得不少国内外大奖。
胡弓羽的作品立意高远,布局开阔。其作品《举鼎图》《开天图》《追日图》常给人以雄风扑面、大气磅礴之感。“我已多年没有画画了。”他说,2005年他感觉自己写字的兴趣比画画更浓,于是便开始书法创作。胡弓羽说,自己临碑摹贴,都全凭感觉去写。
在用墨方面,他非常“不讲究”,其书法大多用的是淡墨,用他的话说,就是用洗笔水写的,但恰是这种淡淡的墨迹,才凸显了他的书法风格。
仔细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便会发现,其淡淡的墨能够很好的与宣纸融为一体,给人感觉极为雅致,像一壶清茶,清新、明朗。“少年画画,只凭兴趣,无人指点;中年画画,为谋生计,无心探索;现在画画,只求适意称心,算是对先前的一点补偿。”胡弓羽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