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皇后弯

来源:胡宁生 日期:2016-12-14 浏览次数:1823

秦铭
镇原风光
    在镇原县西北有一个叫皇后弯的村子。当你走进这个黄土高原普通的村庄,一点也感受不到它曾经有过的荣耀和辉煌。这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偏僻小山村,左邻洪河,右望茹河,但它却只能望河兴叹,这里常年干旱少雨,猛烈的西北风一年四季都刮个不停,人们依然艰辛地耕种着这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收获着微薄的希望。可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个女人从这里走入了史册,这个村子的名字也因她而来。她就是北魏司徒胡国珍之女胡仙真,北魏宣武帝元恪皇后,孝明帝元诩生母。但史书上记载的却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妃嫔封号充华。     胡仙真的祖上曾在匈奴夏国为官,父亲胡国珍仅仅是安定郡临泾县的一名伯爵。胡仙真不仅姿色倾城,而且秀外慧中。据《魏史》记载,胡充华出生的时候就不同凡响,临盆之日,家里笼罩了满室的红色光芒。胡国珍向术士赵胡询问吉凶,术士说这个女孩儿的前程不可限量,当为天地之母,生天地之主。   宣武帝元恪听说了发生在胡仙真身上的这个神秘预兆,再加上胡仙真出家为尼的姑姑深谙佛理,曾入宫廷讲解佛经数年,夸赞侄女国色天香、温顺贤慧,宣武帝元恪便动了心,特意召入宫中,一见之下,果然艳如天仙,聪明机敏,行止乖巧,善伺人意,便大为宠幸,册封为承华世妇。在镇原县城西有一个土台,叫上马台,相传是胡仙真入宫上马的地方。这个土台子现在早已不存在了,可上马台的名字却流传了下来,人们至今仍把城西的大坪通称为上马台。     胡仙真是个性格坚强的女人,北魏宫廷一直沿用拓跋圭定下的铁一样的律令,立子杀妻,子贵母死,拓跋圭的刘皇后、献文帝的夫人李氏和孝文帝的皇后林氏等八位帝母都曾被这条残酷的规矩夺去生命,所有的妃嫔常常向天祈祷,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偏偏胡仙真不这么想,倔强地表示:“天子岂可独无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每在幽深宁静的夜晚,每每独自发誓:“但愿怀的是男孩儿,最好能够当长子。有了儿子,即使身死也在所不惜。”不知是命运的垂青,还是观音菩萨显灵,胡仙真宠冠后宫不久竟然怀了身孕,与她亲近的宫女都劝她赶快服药堕胎,胡仙真没有听从。她在夜里焚香对天发誓说:“只要生下一个男儿,就使我灰飞烟灭也在所不辞!”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三月,她竟真的生下一个男婴,取名为元诩。宣武帝元恪下诏,大赦天下,其父胡国珍也沿袭祖上作了武始伯。元恪怕高皇后嫉妒再害死儿子,特意另外选择乳母严密看护起来,不仅高皇后不能过问,就是胡仙真也不允许探抚。虽是如此,高皇后依然暗自高兴,因为元恪只有这一个儿子,不久必然立为太子,到时候依照惯例胡仙真一定会被处死,无形中消解了她的心头之患。     元诩三岁的时候被立为太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生性沉默不喜欢张扬、略显柔弱的宣武帝元恪竟然一举废除道武帝拓跋珪一手制定,实行了104年的子贵母死的律令,胡仙真逃过一劫。高皇后与高肇一场希望落空,心里十分不服,反复劝元恪要遵从国家制度。元恪不仅不听他们的,反而进封胡仙真为贵嫔。从此,废除了“凡立太子必杀其母”的残酷家法。     熙平元年(516年),魏帝元恪卧病不起,过了几天,死在洛阳皇宫式乾殿,时年三十三岁。此时的元诩刚刚五岁,他被拥戴者,提前践祚,成了肃宗孝明帝。高皇后为夺下大权,和执政的伯父高肇准备抓捕胡仙真,然而机事不秘,被太监刘腾联络于皇后的母家兄长领军将军于忠、太子太傅崔光先行下手,将胡仙真转移保护起来,连夜拥戴元诩称帝,强迫高皇后搬到瑶光寺陪伴青灯古佛,诱骗西征的高肇的回京,埋伏武士将其杀死,随后再将高皇后弄死。     胡仙真可以说是一位女中豪杰。她不仅善于诗文,而且习于骑射,射箭能穿针孔。元诩一上台就下诏,把生母胡氏由充华嫔升为皇太妃,不久后又尊为皇太后。而此时明帝年齡尚小,胡仙真便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执政,实际掌握了北魏最高政治权力。同时,她封自己的父亲胡国珍为安定公,加侍中官街。当时,北魏王朝虽不像汉唐那样名声赫赫,但在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在北方雄霸多年,西边各小国进贡不绝,又和南朝往来贸易,府库充盈,万物皆备。是存在时间最长,最强有力的政权,在中国历史有重要的一章。据史料记载胡仙真临朝听政以后,处理朝政非常辛苦,而且颇有一番作为。她每日临朝批阅朝臣奏章,对重大案件亲自决断,亲自考核地方官员,并颁布《停年格》,缓和当时官多职少的矛盾,稳定局势。此外,还勒令制造申讼车,平反了一批冤案,给彭城王元勰和被于忠错杀的汉土族官员裴植和郭祚等予以平反。一时之间,朝纲肃整,百官膺伏。     518年,胡仙真的父亲胡国珍去世。胡仙真对其父竭尽哀荣,赠假黄铖、相国、太师,赐号太上秦公。还把死去的母亲赐号为太上秦孝穆君,并将寄埋在洛阳的母亲灵柩迁出,派重臣大鸿胪持节率卫队百人护送父母灵柩,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才将其父亲胡国珍及母亲皇甫氏的灵柩送回镇原,但不知是胡仙真所派重臣不知其老家的详细地址,还是她的故里(镇原县郭原乡皇后湾)的道路马车难以抵达,也可能是风水先生看准了邻近泾河的镇原县上肖乡万俟(mò qí)沟圈(北魏时期万俟丑奴于高平自称天子,设置百官,年号神兽,是为神兽帝。公元530年春,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派遣尔朱天光为元帅,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左右大都督,分兵进讨,神兽帝万俟丑奴曾退守于此。)这个地方的风水,便在那修建了坟墓,奉命将胡仙真的父母合葬。前些年,我和鱼舟文友下乡路过万俟沟圈,本想看一看北魏的辉煌,可谁知这已是成片的庄稼,经当地农人数百年的耕种,坟墓早已被平为耕地了。但仍然可以看到太上秦公和太上秦孝穆君合葬墓的宏伟,只见这块数百亩大的平原,墓仍高出平地三米多,从周围磨平的土方粗略估计,当时的墓应该有数十米高,占地近三十亩。80年代省政府在这里立了一个省级文物保护碑,据当地老人讲在他们记事的时候墓地就是耕地,我想总有一天文物部门可能会挖掘开发,到那时候可能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历史,了解北魏,真正解读那个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胡仙真。     胡仙真临朝后,极大地推动了佛教事业的发展,她广建寺院,开凿石窟,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实属历代之最。如在洛阳龙门山、伊阙山建造石窟寺;她在皇宫旁修建永宁寺,其中一所浮图塔高90丈,塔上立柱高10丈,离开京城百里之遥犹能见之。寺内僧房多达千间,其中铸丈八金佛像一尊,中等金佛像10尊,玉佛像2尊。佛刹上有金宝瓶,瓶下有容露盘30重,周围皆垂以金铎。浮图塔四面窗扉上缀满金钉。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音,声闻10余里。当时,全国庙院激增至3万余所,僧尼多达200余万人。仅洛阳一地,寺院竟有1367所,史称:“自佛法入中国,塔高之盛,未之有也。”由于胡太后崇敬佛法,一时宦官建寺、诸王建寺、地方官员建寺、僧人建寺,甚至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北魏时期出现了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纷纷将自己的住宅舍出来作为寺院,并且形成了一股风气。     这时,胡仙真家乡的父母官使持节都督泾州诸军事平西将军、泾州刺史奚康生再也坐不住了,他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甚至舍其宅以凿窟。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在西峰区西南的茹何和浦河交汇处开凿了北石窟寺。次年,又在泾川县东十五华里蒋家村开凿南石窟。泾川南石窟寺与西峰北石窟风格极为相似,故称姊妹窟,是泾河流域和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并称陇上双明珠。     胡太后还有很高的文学才华,《中国文艺词典》把她列为中国女词人,其代表作品是《杨白华》词: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飞,原衔杨花入窠里。     这首词用了“比”的手法,貌似淡水而实为醇酒,无论是意象,还是音韵在南北朝诗歌中都属于上乘之作,中国文学史上被视为北朝的代表作品,可见胡仙真是个充满了灵性的女子。 如果没有发自內心的真情实感,恐怕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词。     要说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也是一个很长的话题。魏帝元恪死时,胡仙真还很年轻。假设她十六岁进宫,丈夫死时,也不过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青春年少的美少妇,她白天日理万机,而晚上青春寡居的生活充满空虚与孤独,就在这时她爱上了自己的小叔,清河王元怿,元怿是孝文帝第四子,姿容俊美,敏惠过人,文才出众,宽厚仁爱。胡仙真经常与其讨论军国大事,便产生了爱慕只情,女人追求男人的成功率高,何况像胡仙真这样一个倾城倾国,颇有才气的女人。元怿在胡仙真炽热激情的魅力攻势之下缴械投降,成为胡仙真的情人。女人喜欢英俊才气的男人,如同男人喜欢漂亮性感的女人一样,无可厚非。偏偏胡仙真是太后,爱上的是他的小叔子,难免少不了淫乱的指责,给图谋不轨的野心家留下口实。元怿既是当朝皇叔,又做了胡仙真的情夫,权倾内外,威震朝野,不免要得罪人。总管禁军的中领军元叉是胡仙真的妹夫,凭借裙带关系,骄横不法,元怿整过他,升任卫将军的宦官刘腾本是胡仙真的人,因人事关系与元怿闹得很僵,两人便一拍即合,勾结起来准备谋害元怿。有一天,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拥着十几岁的孝明帝来到显阳殿,商议夺权之事,并很快付诸行动,诛杀胡仙真的主要帮手和情人清河王元怿。     胡仙真失去情人元怿以后,也被幽禁于后宫长达五年之久。这更加使她感到孤独寂寞。自古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里更是不例外。尤其在中国封建的男权社会里,男人做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佳丽可达三千。既是普通的男人也可以有三房四妾。而一个女人,一个贵为太后的女人,一个在男权社会里执掌朝政的女人,哪怕你再年轻,也绝对不容许半点非分之想。你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始终,你如果敢越雷池半步,那你就死定了,白眼污水就会像倾盆大雨一样向你袭来。胡仙真这样一个太后级的人物她也难躲过这样的“红颜薄命”、“香消玉殒谁人怜”厄运。不久她又暗中痴情于北魏名将杨大眼的儿子杨白华,杨白华风姿隽朗,确有其父的英雄气概。但杨白华成为胡仙真的情人以后,他虽然也十分爱慕胡太后,而且风流倜傥,但他是个胆小如鼠,不敢担当的男人,便趁夜率领部下逃出洛阳投奔到了南朝,在今甘肃陇南建立了仇池国。其实只要是人,就会有感情,哪怕是大权在握的男人,贵为太后无非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就会有真情流露的时刻。当春天来临,胡仙真看着杨柳花絮随风飘落,更加对杨白华思念不已,每夜都暗自垂泪,她愁肠百转,便写下了《杨白华》词,以暮春时节的杨花缥缈、难觅踪迹象征自己对杨白华的一片痴心。杨花轻柔多情,古往今来都是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胡仙真以物拟人,巧妙双关,哀婉动人,极尽浓情。她还让宫女们昼夜连臂环绕,踏足歌唱,忆念情人。     时值暮春,当我站在皇后弯,望着飘飞的杨花柳絮,想着这个用斑斑血泪书写了北魏强大,把北魏经济、文化、宗教推到顶峰,又使北魏王朝走向败落的女人。似乎看到了河南孟津小平津关的黄河岸边上,就那么被大将尔朱荣淡淡一笑,一挥手便将其与幼主元钊背着历史的巨石,抛入浊浪滔天的黄河水之中。一个年仅三十七岁女子,一个充满对封建社会反叛的女子,在历史的天空宛若流星,划出传奇而耀眼的长痕。
2014年4月于古安定临泾
——— 胡氏资讯(zhhusw)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12月15日推送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0)